司法暖心照映桑榆晚晴
——铁山法院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纪实
近年来,铁山法院始终把探索完善涉老维权工作、创新涉老审判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注重对老年当事人开展细致化、全方位的耐心劝说和情感疏导,力求达到案结事了、法情相容的良好效果。
01
开设窗口 细化便民
4月19日,铁山法院立案团队诉讼服务中心开设“涉军涉企涉农涉弱势群体”便民利民窗口(绿色通道),优先接待社会弱势群体立案。并视情况依法予以减、缓、免各类诉讼费用,对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老年残疾人或重症病人提起诉讼,由法院工作人员登门办理立案手续,坚持把热情服务贯穿在司法服务全过程,从根本上解决立案“难”。
02
完善平台 减轻诉累
为进一步完善导诉服务平台,铁山法院通过在诉讼服务中心张贴起诉所需材料内容、各类案件民事起诉状样本、当事人诉讼风险提醒书、缴费流程等信息,使立案审查和便民服务透明化、公开化。同时安排有专人进行导诉解答,并根据个案特点,耐心向老年当事人宣传诉讼常识,引导参加诉讼的老年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及时准确的到有关庭室办理相关事宜,减轻老年群众诉累,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
03
温情执行 维护权益
执行案件能否及时执行到位,关系到申请执行人的切身利益,对老年申请执行人而言,执行款对保障其晚年生活质量尤为重要。铁山法院在执行“涉老”案件时,倡导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采取柔性、温情、灵活的执行措施,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达到法情相容,和谐统一的效果。
近期,执行团队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时,申请执行人卢某与被执行人吴某两人均为老年人,因吴某向卢某于2018年2月25日、10月21日前后3次借款共计42600元,口头约定还款日期1年,并出具借条3张。借款到期后卢某多次催讨无果,一再推脱,遂诉至铁山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
“看他急需用钱我才借给他的,而且借他了三次,他倒好,还钱各种推脱”
“我又不是不还,只是现在我身体不好,也没有经济来源,别人也欠我的钱还没有还,等别人还了我立马就还他,我也没办法”
“这4万多都是我的养老钱,他不还我,我日常生活开销都没了”
执行团队承办法官认为,此案执行不难,但双方均年事已高,一味追求执行结案,两位老人间的矛盾可能更加难以调和。本着一次性化解纠纷的想法,几番沟通后,承办法官认为,双方剑拔弩张的背后,根源在于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
吴某并非不还,只因当前困难,暂无力还款;卢某则认为吴某蛮不讲理、故意拖欠。
老年人容易情绪激动和较真,在不影响老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确保双方矛盾化解,承办法官决定让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坐在一起商量,最终,双方老人达成一致意见,以吴某退休工资的一定数额进行按月偿还借款,执行款项由承办法官转交、定期回访。双方都表示,大家都是老年人了,要互相理解,多沟通少争吵。温情执行方式助力“幸福晚年”,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生活压力,在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04
多措并举 创新机制
“涉老”案件近几年呈现多元化趋势,除赡养、继承、离婚等家庭纠纷案件外,还呈现很多经济纠纷案件,如民间借贷,租赁合同纠纷、拆迁纠纷等。针对“涉老”执行案件的多样化,铁山法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对家庭纠纷类案件集中以亲情血缘为切入口感化当事人,在情法之间寻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平衡点;二是经济纠纷类案件聚焦法律角度释明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促其履行,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三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被执行人又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老年申请执行人,以执行救助为出发点,采取多方筹集司法救助基金,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探索权益保护新途径,延伸司法职能;四是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乡村、社区、广场,举办关爱老人座谈会及法律维权咨询服务,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强化老年人的维权意识。铁山法院进一步细化执行举措,不断提升“涉老”案件的执行力度与温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