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法院庭审记录改革助力审判提质提效工作剪影
庭审实录:
“本次开庭全程录音录像,以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不再另行制作书面笔录……”4月15日下午,一起民事速裁案件在铁山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准时开庭审理。令人“奇怪”的是,审判庭内并未见到书记员的身影,以往紧张急促的敲击键盘声也荡然无存。
短短十分钟后,随着一声法锤响起,审判员宣布闭庭,庭审结束。“以前庭审不仅开庭时间长,笔录的阅核、修改和签字确认也要耗时很久,而现在一闭庭就能离开,这种新模式省心又省事,希望法院能大力推广。”该案的当事人赞不绝口。
原来,这是铁山法院“无书记员”庭审首战剪影。为了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审判质效,铁山法院紧抓试点契机,大力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建立“以录音录像记录为常态,以传统方式记录为例外”的工作模式,极大提升庭审全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庭审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技术简介:
依托于科技法庭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建设成果,铁山法院积极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书记员书面人工记录。与以往人工记录相比,庭审录音录像的方式更加全面、客观、方便、快捷,能够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整个庭审过程,解决了人工记录可能发生庭后当事人不认可书记员的记录,要求修改笔录的问题;也能够将书记员从庭审记录中“解放”出来,为书记员把更多精力投入其他审判辅助性工作创造条件,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节约司法资源。
为进一步契合案件繁简分流机制,铁山法院共改革实行三种庭审记录方式:一是对于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占比较大的简单案件,采用全程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庭审;二是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占比居中的一般案件,原则上采用“全程录音录像+框架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三是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占比较小的疑难复杂案件,一般采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形成笔录的方式。“在框架记录过程中,只需记录庭审流程框架及部分要点内容,较于语音转录笔录更加清晰明了,便于法官、当事人及二审法官根据时间节点快速定位。”书记员小蔡说。
改革成果:
自2022年4月正式启动庭审记录改革以来,铁山法院大力开展法官、书记员对于智能语音庭审系统的应用培训,院领导带头示范,从自身承办的案件具体着手、探索改革,全力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从简易程序案件、速裁程序案件、小额诉讼案件、司法确认案件中的全覆盖向普通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中深入,切实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同时,铁山法院还积极配套完善庭审誊录工作,在庭审结束后可向当事人提供书面誊本,体现了司法服务人性化;规范庭审录音录像查阅和录音复制工作,法院内部查阅庭审录音录像均可通过内网在线点播查阅,当事人在案件审理期间、经案件承办人审批后,可观看庭审录音录像或复制庭审录音,进一步提升了司法程序透明度;加强庭审直播,对于应公开审判的案件,以互联网庭审直播为原则,提高庭审直播案件的数量,扩大庭审直播的案件范围,以庭审记录改革工作促进庭审的规范化,提高庭审质量,让公正看得见、摸得着。
司法为民:
铁山法院始终立足审判职能,以推进庭审记录改革为抓手,缩短庭审时长、减轻当事人负累,以科技手段赋能审判,全心全意司法为民。在庭审方式记录改革之外,同步实施要素式裁判文书制作、推进落实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与纸质卷宗同步归档,持续延伸“云上庭审”服务链条,打造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满足群众全方位公开,零距离沟通,即时性互动,无障碍共享等多元化司法需求。改革之行,为民之举,铁法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