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技审判深度融合的改革先行者

铁山区人民法院庭审记录改革一周年记

作者: 王秋桐来源: 办公室 第343期 时间:2022-11-11 09:55:08

2022年以来,黄石市铁山区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将科技与审判执行工作全面结合、深度融合,为法院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推进法院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着力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一、庭审录音录像代替庭审笔录,推动庭审从“人工式”走向“智能式”

(一)全面建设科技法庭。

铁山法院成功申报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以来,大力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探索打造“视频+音频+文字”的智能记录体系,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书记员书面人工记录,用数字科技为司法赋能增效。

推进庭审记录改革过程中,铁山法院积极向上级政府、法院汇报情况,大力争取经费、设施方面的保障支持,投入到法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去,实现院内已有科技法庭设备更新迭代、派出人民法庭的相关基础设备从无到有有效提高审判业务和庭审活动的智能化水平,保证庭审记录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院共建设6个科技法庭,法庭录像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科技庭审设备高效使用,轻松对庭审实时视频录入、语音识别、转写,极大提升庭审全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庭审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切实提升审判质效。

“本次开庭全程录音录像,以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不再另行制作书面笔录……”4月15日下午,一起民事速裁案件在铁山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准时开庭审理,审判庭内并未见到书记员的身影,以往紧张急促的敲击键盘声也荡然无存。这是铁山法院首次尝试“无书记员”庭审模式,仅在短短的十分钟后,随着一声法锤响起,审判员宣布闭庭,同时也宣告着铁山法院庭审记录方式改革首战告捷。

庭审录音录像代替庭审笔录,实现了法官和当事人无障碍交流,也省掉了核对签阅笔录这一环节,实现“到庭即开庭、审完即离开”,庭审过程更加高效、客观,庭审数据更为真实、准确、完整。庭审记录方式改革将审判性事务和辅助性事务的彻底剥离,书记员不再参与庭审,法官助理从幕后走到台前,有效缓解法院人案矛盾,极大提升审判质效。

目前,铁山法院共改革实行三种庭审记录方式,以充分契合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一是对于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占比较大的简单案件,采用全程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庭审;二是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占比居中的一般案件,原则上采用“全程录音录像+框架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三是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占比较小的疑难复杂案件,一般采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书记员补充记录的方式。

(三)深化庭审记录改革。

2022年4月正式启动庭审记录改革以来,铁山法院深入推行“以录音录像记录为常态,以传统方式记录为例外”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法官、书记员对于智能语音庭审系统的应用培训。院领导带头示范,从自身承办的案件具体着手、探索改革,全力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从简易程序案件、速裁程序案件、小额诉讼案件、司法确认案件中的全覆盖向普通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中深入,切实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同时,铁山法院还积极配套完善庭审誊录工作,在庭审结束后可向当事人提供书面誊本,体现了司法服务人性化;规范庭审录音录像查阅和录音复制工作,法院内部查阅庭审录音录像均可通过内网在线点播查阅,当事人在案件审理期间、经案件承办人审批后,可观看庭审录音录像或复制庭审录音,进一步提升了司法程序透明度;加强庭审直播,对于应公开审判的案件,以互联网庭审直播为原则,提高庭审直播案件的数量,扩大庭审直播的案件范围,以庭审记录改革工作促进庭审的规范化,提高庭审质量,让公正看得见、摸得着。

二、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与纸质卷宗同步归档,推动档案从“实体式”走向“数字式”

(一)库存档案数字化扫描。

随着案件量的不断增加,纸质档案的库存管理、接待查阅存在极大压力和困难,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法院档案服务和利用的要求。铁山法院积极推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一是开展专项行动。院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于年初启动针对业务庭归档的“磐石行动”,定期通报各承办人的未归档案数量,督促各业务庭及时归档,要求档案室做到“随归、随扫”。二是做好档案交接。档案出入库扫描,每一册都需要经过调卷、搬运、拆卷、扫描、录入、装订、还卷、上架等多个环节,明确档案室负责对接档案的出库、入库和协调扫描等工作,每册案卷进出都要制定详细的出入库登记表格,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三是定期检查成果。分管院领导亲自参与、亲自督办,深入进入扫描场所实地检查,及时发现、改正扫描存在的问题。督促档案扫描人员按照上级法院培训要求,遵守工作纪律。督促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庭的归档案卷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档案扫描工作顺利开展。截至10月底,全院已经完成2014年至今的全部库存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扫描总量已逾四百余万张,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查询利用效率,向全面实现网上调阅电子卷宗目标迈出关键一步,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二)电子卷宗随案生成。

2019年两区一体化改革启动以来,铁山法院所管辖范围、人口一跃至全市首位,案件审判任务骤然加剧,人案矛盾尤其显现。面对激增6-7倍的庞大案件审判任务,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审判来破解困局成为院党组高度重视的课题,这其中,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是铁山法院给出的“答案”。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能够实现“案随人走”到“人卷分离”的数据化变革,确保案件实时导入零迟延、诉调对接顺畅零障碍、数据收集信息零遗漏:在立案阶段,立案(诉服)工作人员将案件的诉讼材料扫描成电子文档,应用电子卷宗智能编目系统,技术自动拆分、标注和编目,电子卷宗同步推送办案法官,纸质卷宗移交中间库,实现电子、纸质卷宗线上线下同步有序流转。在审理环节,法官接收电子卷宗后,在线查阅电子卷宗,实现法律文书“左看右写”。在结案归档环节,将诉讼材料、庭审录音录像整理形成电子卷宗,严格落实卷宗归档要求和操作规范,完成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同步归档。

铁山法院深入推进以电子卷宗流转驱动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努力让法官从堆积如山的纸质卷宗中解放出来、切实减少事务性工作量。同时,积极探索优化电子卷宗调阅功能,争取实现法官鼠标一点,通过关键词检索机制分类调取诉讼材料、一键生成裁判文书……以科技手段破解人案难题、以智能平台体现司法便民利民。

三、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多元解纷建设,推动服务从“碎片式”走向“集约式”

(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铁山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司法服务智能化升级,全力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诉讼服务。一是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打造集诉前调解、导诉立案、执行申请、评估鉴定、法治宣传、自助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诉讼服务中心,共设接待窗口4个,调解室2个,着力构建“一站、一号、一次”的立体机制,提供便民利民、集约高效的诉讼服务。二是积极探索“线上法庭”一网通办。把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上,大力推广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网络庭审,对当事人申请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网上流转、音视频调解,运用网络科技架起人民群众与法院的桥梁,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实现“足不出户”化解纠纷,科技赋能提升诉讼服务质效

(二)多元解纷深入推进

铁山法院坚持以“诉前调→立案调→繁简分流”为主线,形成法院审判和人民调解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让多元解纷机制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一是坚持诉前调解。铁山法院深入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调解,专门启用“诉前调书”案号,以一站式多元解纷为载体,搭建“诉前调解+申请出具调解书+电子送达”模式,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案件速裁平台,坚持调解为先、及时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为指导原则,着重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与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共同发力的工作局面,以满足多元司法需求。二是聚集多元合力。通过巡回审判+走村入户+设点联络等服务,有效发挥人民法庭矛盾化解“前沿阵地”作用,全面推进构筑覆盖基层的多元解纷网络。着力从源头到末端探索构建“法院+”社区、公安、工会、妇联、道交等多元解纷平台,打通各单位条线的平台壁垒,在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等方面实现有机统筹,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民有所需,法有所为。下一步,铁山法院将继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深度应用进一步突出信息化赋能司法审判效果,开创铁法智慧新模式,坚持做改革先行者便民的实践者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让司法公平正义来得更快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