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送达

编辑: 民三团队第55期作者: 民三团队第55期来源: 民三团队第55期 时间:2018-06-01 16:33:50

微信图片_20180601161734.jpg

5月2日下午,债权人陆某神情凝重的来到铁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递交起诉书,请求法院判令债务人皮某偿还借款。原来,皮某一年前向她借了一万多元钱一直没还,最近她想向皮某催还欠款,但始终联系不上,电话不通,家门紧闭,邻居也不知皮某所踪。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案件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迅速送达。虽然法律规定了公告送达程序,但是就本案而言,通过公告程序,无法锁定案件事实,而且标的额较小,公告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还会延长审理期限。为减少诉讼成本,高效便捷审结案件,承办法官决定穷尽其他方式和渠道送达诉讼文书。

承办法官首先调查了被告身份信息,之后按图索骥对被告户籍所在社区、原工作单位及其邻居、同事一一进行了走访询问,了解到被告的房子不久前装修过,装修施工队负责人李某与其中一位邻居相识。然后顺藤摸瓜通过被告邻居找到施工队负责人李某,再通过李某联系到了被告女儿。承办法官向皮某的女儿通报了案件基本情况,释明法律责任,并请协助联系其父亲皮某到庭应诉。几天后,被告皮某妻子张某某主动来到法院,承办法官迅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张某某同意替被告向原告清偿全部借款。

本案是典型的“事小难办”案件,难就难在送达。送达不仅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更考验承办法官的办案能力和责任心。本案送达历时近一个月,走访、调查被告所在社区、单位、同事、邻居、施工人员、被告女儿、被告妻子等10多人,被告始终没有露面。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联系到被告方,最终促成了案结事了,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了当事人双方的一致认可。